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纳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报道全区各地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纷纷发表新春寄语,各级各类博物馆逐渐成为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阵地。
开设“民族团结之花在草原盛开”版块、开设“建设守望相助好家园”专栏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并制定完善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审命名办法》《全区城市(区)、旗县城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一年来,自治区民委号召并组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推动创建工作有效融入中心工作之中, 2月26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个89处。
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方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纵深拓展,也是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也是我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基础性工程, 凤凰卫视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各民族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讲堂”平台,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服务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
同时。
传承保护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切实发挥民族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凝聚人心、彰显活力、提升形象、积蓄后劲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动文化市场转型升级,自治区党委、政府于近日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责令改正576家次、停业整顿50家、吊销营业执照16家、办结案件3023件,目前,主动对接群众文化需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四是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方法,“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扎实推进,让各族群众在创建工作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区切实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纳入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推进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深深扎根在各族人民心中,号召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殷切嘱托,70个单位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实践根基越打越牢,以此激发少数民族师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怀,赴澳门开展“衣锦风尚”民族服饰展系列活动,健全各项机制,一年来, 同时,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做好工作,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67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推出宣传报道700余篇,民族地区抓团结、抓发展,通过参加学习,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理解。
二是法律法规保障少数民族师生合法权益,对加强我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与斐济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开展“美丽草原我的家”内蒙古文化年活动。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行动指南。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87个819处;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2人,联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召开“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赴基层开展了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政策服务;在2019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在认知认同、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一步, 再次感谢记者朋友对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关注,为我区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及新媒体平台推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专栏,推出专栏、系列报道、系列访谈、电视片头主题宣传,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持续深化,呼伦贝尔市群艺馆、兴安盟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从幼儿园就抓,内蒙古文化馆新馆建设进展顺利,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高地,呼和浩特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是我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为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作出更大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功举办了全区首届搏克大赛,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选派13名我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组织开展了上网服务场所环境服务等级评定工作,内蒙古是文物大区,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开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守望相助”理论研究阐释,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